大众新闻中心 — 立足生活 服务大众
官方空间官方空间官方微信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微博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育 >

李广用兵的能力到底怎么样,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强

责任编辑:发布时间:2020-07-20 18:06:06
来源:东方头条

汉代“飞将军”李广引刀自刎的时候,已经六十多岁。少年从军,戎马一生,到头来不但没能封侯,还因迷路而被治罪,李广的确可怜。

“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”,这是人们熟知的《滕王阁序》对李广命运的叹息。而大诗人王维在《老将行》中这样说李广,“一身转战三千里,一剑曾当百万师……卫青不败由天幸,李广无功缘数奇。”

李广像

“数奇”就是运气差。连汉武帝都认为李广运气不好。西汉的规定是“非军功不得封侯”,一场战事的杀敌数量达到标准才能封侯。所以汉武帝晚年最倚重的霍光等近臣由于没有军功,直到汉昭帝接班之后才破例被封侯。

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,可是每次战功都达不到标准,连最低的“关内侯”都跟他无缘,更不用说享有封地的列侯。曾跟随李广的一些中下级军官反而有不少人都封了侯。李广的运气就这么“背”吗,还是他带兵打仗的能力有所欠缺呢?

据史书记载来看,李广无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,名将的荣誉当之无愧。

先说胆识,这是领兵打仗的将领必须具备的素质,如果连这一点都欠缺,根本谈不上什么名将。像南宋中兴四将之一的“怂包”刘光世,即便位高权重,也不过落了个“逃跑将军”的绰号。

李广的优点是太胆大了,缺点也是太胆大了。汉景帝年间,李广在上郡做太守时,一个意外事件让他在军中的威望大增。

当时匈奴大军经常入侵上郡。李广的军中有一个汉景帝派来的中贵人,也就是皇帝的近臣。一次,中贵人带了几十个骑兵出去闲逛,结果遇到三名匈奴神箭手。这三个神箭手很厉害,几十个汉朝骑兵几乎全部被射死。中贵人也受了伤,一溜烟逃回了军营。

李广一听就知道,那三个人的是匈奴的“射雕手”。一来为了报仇,二来李广似乎有点争强好胜,只带了一百多骑兵去追击匈奴人。因为他的箭法天下闻名。

结果李广亲自射杀了三个匈奴射雕手,可他和一百多骑兵也遭遇了一股几千人的匈奴部队。这种情况下,汉军如果往回跑,肯定躲不过匈奴追兵的箭雨,势必全军覆没。李广镇定自若,反而鼓舞着战士们向前一些,就地扎营休息。匈奴主将愣了,惊疑不定,担心附近有汉朝的大部队埋伏,也不敢过去攻击。

就这样对峙了一晚上,匈奴部队先跑了。这就是李广式的胆略,临危不乱,有勇有谋,用疑兵计成功吓退了敌军。兵法有言,“虚则实之,实则虚之”,李广做了一场很好的示范。

胆略没得说,那么李广平常是如何带兵的呢?

配图

人人都知道,自古以来,军容、军纪对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几乎起到决定性的影响,也直接体现了主将的素质。在我们的印象中,唯有军容整肃、军纪如铁的部队才具备强悍的战斗力。而李广的部队却不是这样。

汉武帝年间,李广和程不识都是有名的大将,两人的履历也很相似。他俩都担任过皇宫侍卫的统领,后来都被调到北部边境做太守,防备匈奴。不过他俩带兵的方式却大为不同。

程不识的部队军纪严明。不论在哪里扎营,都戒备森严,每到晚上,还有军人轮流巡逻营地,击“刁斗”,也就是警戒性的打更。军中繁琐的文书工作一丝不苟;李广却不这样,他的部下看起来纪律散漫,可以在营地里自由活动,也没人打更。至于军中的文书,李广更是能省则省。

当然,李广和程不识都不会忘记最重要的警备工作,远远地派出侦察骑兵。程不识说过:“我的部队虽然劳累一点,但匈奴没有机会偷袭我们。李将军的军纪太松弛了,一旦突然遭遇敌人,恐怕难以应对。不过他的将士平常生活安逸,打起仗来却都不怕死。”

配图

由于李广不按常理出牌,边区的士兵们都想为李广效力,程不识的部下则为繁琐的军务而苦恼。

事实上,匈奴从没有机会偷袭李广的部队,李广“亦远斥候,未尝遇害。”斥候就是侦察兵。只要侦查工作到位,将士们生活安逸一点,也没什么影响。

不是所有的将领都能学习李广带兵的办法。史载,李广的部下“咸乐为之死”,打起仗来人人都愿意为李广死战。因为李广爱兵如子,与士兵们同甘共苦。

《孙子兵法》里说,“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”,换句话也可以说战无常法。带兵打仗没有固定的模式。李广的带兵方法实际上是一种“内松外紧”,恰好展示了他的用兵能力很高明。如果李广运气好点,早就身居列侯了。

话说回来,李广的军纪松懈,不用说现代军队不会认可,就连军纪严明的宋代岳家军也会嗤之以鼻。然而李广却和岳飞做到了同样的一点,他们的部下都英勇善战。

参考文献:《史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