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很多的封建王朝中,皇帝会给一些贵族或者是为王朝立下大功的一些将领自己的封地,在这些封地上,这些贵族将领还可以自己招兵买马,实行自治。古称“藩王”。
清朝建立之初,弃明投清的明朝将领吴三桂,耿精忠,尚可喜三位为清朝大败李自成,灭南明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吴三桂被册封为平西亲王,耿精忠被册封为福建靖南王,尚可喜被册封为广西平南王。三人拥兵自重,堪称占据了整个清朝的半壁江山。
吴三桂剧照
本来可能都没有什么事了,但是清朝于公元1673年下发了一个“削藩令”,这就让这三位手握重兵的大佬感觉不爽了。
我在我的地盘呆得好好的,还为你清朝拼死拼活打下了大片江山,反过头来你却想要我的命?于是,因为种种利益的关系,这三位本来互不干扰的藩王就联系到了一起。
扛起了“兴明讨虏”的旗号就要造反,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“三藩之乱”。
但是尴尬的是,三位藩王,属吴三桂实力最强,在打到衡州称帝后却发现没钱了,常言道:“钱不是万能的,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”。
因为没钱,将士连饭都吃不上,更别提军饷了,长期的没钱,让很多将士都选择了投降或是逃兵,吴三桂气急之下中风了,太医好一顿忙活也无济于事,于1678年八月便一命呜呼,满打满算也只当了五个月的皇帝。
吴三桂麾下将士剧照
树倒猢狲散,吴三桂一死,剩下一个十五岁的孙子吴世璠,年龄尚幼,虽有能力,却显然不能服众,至于吴三桂的两位盟友,靖南王耿精忠却早在公元1676年就被清军逼到了绝路,转身再次投向了清朝的怀抱。
有意思的是,另一位盟友尚之信,没错,不是平南王尚可喜,尚可喜一直是持支持清朝,反对谋反的态度的,而是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把尚可喜给软禁了,这才在公元1676年打着尚可喜的旗号加入了反清的队伍。
显然也是没起什么作用,吴三桂气候很快反清大军就抵挡不住清军的讨伐,被逐个击破,“三藩之乱”被康熙平定,战争结束。
那么吴三桂的两个猪队友“藩王”的结局又是如何呢?
耿精忠画像
一、耿精忠
据史书上的记载,这耿精忠就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,从1676年再次投降后,清朝廷答应会保留他的爵位,但是耿精忠却并不满足,依旧心存再次谋反之心。
结果被手下人打小报告给告发了,康熙一听,这还了得,当我清朝什么地方,想来就来想走就走,一怒之下,当即派人将耿精忠革职查办,处以“凌迟”极刑,耿精忠身亡。
尚之信剧照
二、尚之信
与耿精忠相比,这尚之信果然还是太年轻了,参与谋反不到一年,还是1676年,看到吴三桂找他借钱,感觉自己是不是上当了,我就是奔着光明的前程来的,你告诉我你没钱?就心生悔意再次向清朝部队投降了。
清朝廷同样给了很优厚的待遇,让他将功赎罪,但这尚之信也不知道因为什么,消极怠工,康熙的很多命令都不去执行,相反还趁机中饱私囊。
最终与耿精忠一样因手下举报被革职查办,不过又念在尚可喜的忠诚上,康熙将尚之信从轻发落,只是给了他一条白绫,让尚之信回家自缢。至此,尚之信身亡。
可悲的是,坚决支持清政府的尚可喜,却因被儿子软禁而无法出去打仗,报效清朝廷,最终在软禁期间气急生病而亡。据说这事还惊动了康熙,也是因为这才对尚之信从轻发落。
【END】(本文仅供参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