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末陕西地区出现了一批饼货泉,其中有数枚大泉五十饼钱与货泉饼钱的连钱(图1)。
图1
大泉五十饼钱(图2)和饼货泉连钱不多见,大泉五十饼钱与货泉饼钱连体钱更是少见,此次发现的数枚保存状况较好,大泉五十与货泉均呈“饼钱”形,钱文相背连在一起,文字清晰规整,形制规范,官铸特征明显。
图2
这类钱的出现说明大泉五十与货泉形制都曾向“饼钱”发展,且同范铸造过。但从发现量来看,大泉五十饼钱并未大量铸造,只是昙花一现,而货泉饼钱却大量发行,这是为何?值得研究,我结合自身泉识做如下分析:
新朝发行的国宝金匮直万、一刀平五千、契刀五百、“六泉十布”都是虚值大钱,颇有现代钱币面值的意思,“大泉五十”的意思就是当五十枚五铢钱的大钱,相当于“面值五十”,而其重量仅相当于两个半五铢钱,这意味着朝廷发行一枚大泉五十,就变相从民间掠夺四十七枚半五铢钱,而百姓也不傻,抵制不用,导致王莽货币改制失败,“面值货币”行不通,“称重货币”(以重量为单位,使用时需要称重计量)出现是结束当时货币混乱的一种必然选择,新莽货币形制向“饼钱”发展,就是在从面值货币向称重货币转变。“饼钱”铸造初期,同时使用了当时发行量比较大的“大泉五十”和“货泉”的钱文进行铸造,但考虑到“大泉五十”的面值含义,作为称重货币的面文已经不合适了,因此短暂铸造后“大泉五十”钱文便被弃用了,而货泉二字并无“面值”含义,得以保留,但后来连货泉面文也不用了,出现了很多无文饼钱,有泉友称此类无文饼钱为合面饼货泉,我认为不正确,此类钱是由于饼货泉作为称重货币,重量才是根本,钱文已失去了意义,不铸造钱文还简化了工序,因此饼钱铸造后期压根没想铸造钱文,演变过程为“有钱文-无钱文-形状规则-形状不规则”。